823林濁水那篇「颱風夜馬家軍揮刀砍公視」,將公視內鬥的背景寫得很清楚。很多人說,那些被點名的不都是學者嗎?其實:

其他人不認識,不敢講。

但明華園的陳勝福當然是馬家軍,他太太是國策顧問。

周建輝是馬市府顧問,自己對外說是金溥聰要他來公視的。

盧非易、廖元豪、須文蔚也都是馬英九青年軍。

這些都是有備而來的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公視的績效從來沒有這麼好

他們為何發動攻擊?是公視的績效不好嗎?員工趙荃的「公視員工的心聲」說,雖然「新總經理上任後,日子變得比較不好混」,

以前我可以六七點就下班,現在常常做到十點,甚至十二點。

錄影的時候確實也沒了便當,外景只能喝水不能喝飲料。

       

但她覺得這樣的改革有績效,讓她驕傲;

我每次出去拍攝,遇到一些觀眾朋友,

就可以發現看公共電視的人變多了,

雖然以前大家也都稱讚公共電視節目品質好,

但多數的人不知道公視是第幾台,

可是現在知道公視是13台的人多了,會看的人多了,

從收視率也可以看到觀眾確實增加了。

這對我們做節目的人來說,就是鼓勵,

因為我們的努力有人看到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她說以前常常聽說公視「今年又虧損了多少」

聽得都非常害怕,每年都寅吃卯糧,

這樣下去,那些馬上退休的人也許領得到退休金,

但是我們這些還年輕的人呢?

今年聽說總經理的政策已經讓虧損補回來了,

甚至還有盈餘,我聽了非常高興,

因為感覺公共電視這個大船已經開始不再漏水了,不會沈船了。

前幾天去太極影音開會,聽到一些私人公司經營的理念,

發現現任公視總經理的經營成效如果從私人企業的角度來看,

董事會是要求他留任的,因為他的績效很好,

 

既然不是因為績效,那不是政治鬥爭是什麼?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董事會應傾聽基層聲音,不應聽信片面之詞

於是他們提出第二個理由,說是工會的要求,並且以「產業民主」之名。但所謂工會要求,是根據一份工會的「不信任投票」。趙荃的公開信反駁:

不信任案投票,只要我們選擇信任和不信任,

完全沒有灰色的細緻的部份讓我們去陳述,

所以有部分員工選擇了不投票,因為我們不希望公共電視的場域

也變成”台灣的民主”,只有藍綠兩種聲音

 

蘇啟禎的「來自公視員工的一封公開信」也呼籲各位新董事,請他們:

試著多聽聽各部門基層員工的意見,而非只根據少數工會代表的片面說法…….. 有必要讓各位知道,兩個多月前工會常務理事會以突擊提案表決的方式…. 選出謝啟明擔任理事長,引發員工對工會罔顧程序正義的質疑,當時有會員聯署希望召開臨時會員代表大會,重新討論此案,但工會至今仍以種種理由拖延…. 客家台與新聞部的工會幹部,因為看不慣少數人操弄工會言論與議事運作,紛紛相繼辭去工會幹部

 

因此他建議董事們:

多聽聽各部門基層員工的聲音,並了解觀眾對公視節目表現的評價,應該有助於各位更全面地判斷現行管理團隊的表現,以及公視營運的當務之急。我和部門同事,也會找機會跟剛剛選出來的員工董事對話、溝通。

 

董事們難道不應傾聽員工的聲音,卻以為被新聞局提名就有「民意基礎」,就可「颱風夜刀砍公視」嗎?

他們難道不知道他們只傾聽了片面之詞的謝啟明,正是去年在大遊行之前,與凍結公視預算的立委合開記者會,被視為出賣公視,而被員工唾棄的那個人嗎?

他們說的「產業民主」,難道就是要回到趙荃說的,「錄影有便當,外景有飲料」,「每年都寅吃卯糧」,節目只有少數人看,年輕員工害怕領不到退休金,但「比較好混」的過去嗎?

主張這樣「公視願景」的人,可以擔任董事嗎?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公視不是執政黨的電視

又有第三個理由,說公視預算被凍結,都是公視自己的錯。而內定董事長認為他最大的優點是,得到執政黨的信任。這正是公視最大的危機。

這樣的言論,侮辱了參加「搶救公視監督國會」遊行那三千人的智慧。難道他看不出來「凍結預算、要求節目送審」是執政黨要掌控公視的手段,與公視會不會溝通無關?

李慧宜的「打電話抗議啦!」寫得好。「公視預算受到立法院凍結、國民黨提案修改公視法增加董事席次、、、都是政治勢力想要介入公共電視的實例。面對政客的要脅與干預,不只公視員工要抗議,社會大眾更應該起而反對,因為公視是全民的公共電視台,不是執政黨的公家電視台」。

一個基層員工都知道的理念,董事怎麼能說這是社運份子的激進作法呢?

執政當局一直看不慣「有話好說」,難道那不是最公正、最不口水的評論節目嗎?他們甚至要公視不作新聞,並在執政後立刻將「南部建台」喊停;難道不都是政治考量嗎?

公視要是屈服了,公視就沒有存在的價值。

公視要是屈服了,「有話好說」、「我們的島」也會很快消失。

公視要是屈服了,環保、勞工、水災、國會暴力都會變成公視報導的禁區。

拜託,這是公視耶!

 

幾封公開信都很委婉地說,他們的媒體理念,多來自大學時代老師的教導。但在「這次董事長改選的大動作中,卻嗅不到這些價值」。

 

也許,對媒體學者與學生都一樣:

真正的考驗不在課堂,而在公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sav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